
在深圳核博會期間,“材料老化與服役安全”分論壇于11月14日在深圳順利召開。該分論壇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清華大學、核電安全技術與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核電廠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能源核電運營和壽命管理技術研發中心聯合承辦,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與核電企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核電站關鍵材料的老化機理、壽命評估、監測技術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為推動我國核能材料科學與服役安全技術的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次論壇以“材料老化與服役安全”為主題,聚焦核電站長期運行中材料面臨的熱老化、輻照損傷、環境疲勞等關鍵挑戰,旨在搭建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對話平臺,推動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深度融合,助力實現核能裝備“更安全、更長壽、更智能”的發展目標。

論壇在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副秘書長蘇罡的開幕致辭中拉開帷幕。他指出,當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核能作為穩定、低碳的戰略能源,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力量。隨著“十四五”批量化新建機組的推進,材料老化問題已成為影響核電機組長期安全運行的“卡脖子”難題。他呼吁行業加快從“經驗驅動”向“模型與數據驅動”轉型,通過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提升材料老化預測與健康管理的精準性與時效性。

蘇州熱工院總經理劉斌表示核能作為國家能源安全與“雙碳”戰略的關鍵支撐,其安全基石在于材料的可靠性與耐久性。隨著我國核電機組陸續進入中長期運行階段,材料老化與服役安全已從前瞻性科學問題,轉變為關乎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與公眾信心的現實挑戰。

論壇召集人、清華大學教授李正操在發言中強調了工程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并表示將持續支持核電材料老化管理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共同促進行業安全水平的提升。

論壇議程設置豐富務實,涵蓋國際經驗、基礎研究、工程實踐與技術創新等多個維度。東京大學榮譽教授Naoto SEKIMURA分享了日本輕水堆長期運行的最新進展與實踐經驗;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王東系統介紹了基于全壽期視角的大修規劃方法;西安交通大學韓沛東展示了無網格粒子法在流體機械與工程中的前沿應用。此外,國核電站運行服務技術有限公司鄭會、華北電力大學佟振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陳洪兵、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鮑一晨等專家,分別就主管道熱老化、輻照腫脹、高分子材料防老化、IASCC裂紋萌生等熱點問題作了精彩報告。

下午的專題研討聚焦材料老化監測、評估與壽命管理技術。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有限公司張鋒介紹了核電廠構筑物老化監測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上海交通大學陳良、北京師范大學呂沙沙、上海交通大學劉桂森分別從多尺度模擬、溫度效應、介觀機制等角度,深入探討了輻照損傷與材料行為的微觀機理;中國廣核集團彭群家首席專家則結合工程實踐,分享了鑄造奧氏體不銹鋼主管道熱老化的全壽期管理策略。
本次論壇不僅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重要契機。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對核能材料老化這一系統工程,必須加強跨界合作,凝聚行業共識,共同攻克從機理研究、仿真模擬到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瓶頸。論壇通過分享國際前沿動態、展示國內創新成果、促進多方深度對話,為我國核能材料老化研究與服役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與新路徑。

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核電運營與設計單位、設備制造企業的近百名代表現場參會。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我國核能材料科學與技術邁向更高水平,為構建安全、高效、綠色的核能產業新生態貢獻力量。



